首页

品丝论足在线播放

时间:2025-05-28 16:51:28 作者:(寻味中华丨非遗)广府曲艺迎端午,一敲一击唱龙舟 浏览量:97643

  中新社佛山5月28日电 题:广府曲艺迎端午,一敲一击唱龙舟

  中新社记者 程景伟

  夜幕降临,广东佛山顺德杏坛商业街转角处,龙舟说唱代表性传承人梁章来开启Freestyle(即兴说唱),只听他用粤语唱出“人人都话凤城美食夸哪哪,想知道点解,就听我说根芽......”,声腔短促,跌宕起伏,诙谐有趣,迅速吸引不少人围观。

  在梁章来的背后,竖着一面龙舟说唱“帅旗”和两面三角旗,其右侧摆放着用木棍支撑的木雕龙舟——龙舟说唱的标志。他胸前挂着小锣和小鼓,在一敲一击中,演绎了《凤城美食·夸哪哪》《落叶归根》《巨变》等曲目。

5月4日晚,龙舟说唱代表性传承人梁章来开展演出。中新社记者 程景伟 摄

  今年近70岁的梁章来,已开展龙舟说唱40多年。“在我小时候,逢年过节‘龙舟公’会走街串巷唱龙舟,我每次都听得很入迷,觉得说唱中的历史故事很有趣。”到了20多岁,他和师傅学习龙舟说唱技艺,凭着一股热情坚持演出至今。

  龙舟说唱,又称为“龙舟歌”或“唱龙舟”,是广东地区著名的曲艺品种之一,始于清乾隆年间,由民间变木鱼歌腔调而创,始于顺德,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带。其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  已故岭南民俗学者叶春生曾在著作《广府民俗》中,提到两种龙舟说唱起源说法,其中一说是清乾隆年间,由一个顺德县的破落大户子弟首创。这一说法被普遍接受。而木雕龙舟则是龙舟说唱独特的表演“行头”。多名传承人称,并非仅在端午节或扒龙舟时才进行龙舟说唱演出,日常一天也可唱龙舟。

  与现代说唱相比,龙舟说唱更具仪式感,其表演形式为一人或二人自击小锣或小鼓,作间歇伴奏吟唱。曲目有些以木鱼书改唱,有些是艺人自编自唱,内容广泛。腔调简朴流畅,富有乡土气息,宜于叙事抒情。

木雕龙舟是龙舟说唱的标志。中新社记者 程景伟 摄

  顺德是如今为数不多仍能听到龙舟说唱的地方之一。在20世纪50年代,顺德茶楼酒肆、社庙、当地人办喜庆事,都会找“龙舟公”助兴。“以前龙舟说唱可以作为谋生的职业,养活一家老小不成问题。现在大家主要当作兴趣爱好。”梁章来说。

  随着时代变迁,龙舟说唱的故事内容逐渐丰富。除了传唱薛仁贵、穆桂英等经典人物故事,传承人们也创作不少作品,比如梁章来的《巨变》讴歌中国社会发展成就;郑崇理的《凤城美食·夸哪哪》,讲述顺德获得“世界美食之都”称号的故事。

  龙舟说唱也真的开始与流行乐跨界合作。比如摇滚乐手张楚在顺德开展田野调查中创作了两首民谣《龙舟调》《秋分》。东莞歌手陈柱权也在其作品中将龙舟说唱与现代说唱结合起来,让人耳目一新。

顺德一公园内的龙舟说唱演出。(资料图,顺德官方供图)

  昔日的顺德“流行曲”,如今正面临传承发展问题。梁章来说,在顺德区杏坛镇龙舟说唱协会,他是倒数第二年轻的传承人,“会唱的人都是老人”。

  据了解,近年来顺德推动龙舟说唱进校园,梁章来也乐于参与指导。顺德杏坛相关部门则开办“民俗民间艺术培训基地”,招募一批学员进行龙舟说唱培训,并编印《龙舟说唱词集》。

  顺德榕树头村居保育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麦凯奇说:“我们尝试推动龙舟说唱传承人走进人流量巨大的商城、商圈,让本地人和外来人员都听听看看。”

  随着端午节来临,珠三角地区开启龙舟季。5月29日,近百艘龙舟将在佛山顺德勒流龙眼村进行“龙眼点睛”仪式,届时河中进行龙舟竞渡、岸上开展龙舟说唱的盛况将再度上演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中国矿业循环经济暨绿色矿业发展论坛举行

上午9时,伴随着内蒙古财经大学校学生会大学生艺术中心演奏的歌曲《青春向太阳》、马头琴《万马奔腾》和舞蹈《骏马赞》,比赛正式拉开帷幕。

一群随苏翊鸣踏上雪板的“娃娃兵”

维埃拉指出,部分与会代表敦促确保人道主义救援物资立即无障碍进入加沙地带,并呼吁停止敌对行动。许多代表还反对以色列宣布的进攻拉法的行动,呼吁以色列政府重新考虑并立即暂停这一行动。

中国进出口银行原专职评审委员李济臣被开除党籍

近年来,在习近平主席和马克龙总统战略引领下,中法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,两国战略沟通富有成效,务实合作成果丰硕,人文交流更加深入,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良好沟通协作。双方各有关部门依托战略对话、高级别经济财金对话和高级别人文交流三大机制,将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落实落地,不断充实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。

亚冠二级联赛:浙江队1比2遭泰港队逆转

柬埔寨国会主席昆索达莉当日主持特别会议,就上述人事任命进行信任投票。2月16日,柬首相洪玛奈提议任命公务员事务部大臣洪玛尼为副首相。

爱店海关查获刀具48把 经相关部门鉴定均属管制刀具

“数字经济是催生新模式新业态、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。”王茂庆称,山东将坚持一手抓数字产业化,以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为主线,深入实施“十大工程”,全面加快重大项目建设,确保信息技术产业营收继续保持10%以上增长。一手抓产业数字化,扎实推进“工赋山东”“工赋百景”,高标准打造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,力争年内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90%左右,新增“上云用数赋智”中小企业15万家以上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